- 如何选择锂电设备标的?
1、锂电设备核心受益种类有哪些?涉及的企业有?
锂电设备分为三类:前道+中道+后道。锂离子电池生产程序,一般分为前、中、后三道程序,分别对应极片制作、电芯组装、后处理(激活电芯)。而这三道生产程序的核心设备,包括前段的搅拌机、涂布机和辊分机等,中段的卷绕机、叠片机和焊接机等,后段的化成、分容设备。从价值量的分配来看,根据高工锂电数据,前、中、 后段设备在整个设备投资中所占比重约为 4:3:3。具体来看,根据 GGII 统计数据,价值量占比大的为前段涂布设备,约为 30% 左右;中段卷绕设备占比为 20%左右;后段分容化成设备占比 20%左右。即涂布机(前道)>卷绕机(中道)>化成分容检测(后道)>组装干燥(后道)=辊压分切(前道)=制片模切(前道)。
之前锂电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韩厂商手中,现在前中道工序所需的设备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国内的电池厂商,除比亚迪外(日系设备偏多),基本都采用了国内供应商提供的设备。技术叠加国产设备的价格优势(比进口设备便宜50%),2020年锂电设备国产率接近80%,其中涂布机国产化率88%,卷绕机国产化率90%,后道设备基本完成国产替代。这些国产厂商分别包括整线布局的先导智能、单环节比较优秀的杭可科技、赢合科技等。
国内锂电设备企业产品的性价比(与日韩厂商同样的技术,相对便宜的价格)是为其带来客户,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因素。因此,具备成熟技术的厂商更能获得客户。
此外,由于锂电池生产的制作过程是连续的,前后工序相互关联,因此若某一环节由于设备更换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工序的衔接、配合效果变差,终可能会产能和良率带来成倍的影响。 而采用整线设备厂商能够更好地完成集约化,并降低总投资额。因此,电池厂商更倾向于采购整线。在国内,先导智能是唯一拥有整线生产能力的设备厂商。
(2)客户(粘性强,决定设备需求)
市场对设备厂商的需求大小在于其下游客户在行业中的地位如何。因此,一旦进入大客户的供应体系,对于业绩的获得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至于需求落地的具体节奏那就要看客户的扩产规划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电池厂商不轻易更换供应商,客户黏性很强,一旦进入大客户的供应链,业绩就有了较强保障
- 锂电池生产要求高,进入供应链的认证周期长(至少2-3年);
- 深度绑定电池厂商的锂电设备企业,在长期合作过程中,所生产设备经过长期的问题反馈和细节精进,逐步形成对口下游电池厂商技术路径下的设备解决方案,构建起设备企业的核心技术壁垒。
目前从绝对需求来看,核心的电池大客户就是宁德时代和LG。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能获得客户,还得有钱扩产才行」。
由于锂电设备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在他们接到新增订单后,需要垫付部分货款,因此设备公司的现金流情况与公司的扩产规模和可接订单相关度较高。
受制于目前现金流和融资能力等原因,锂电行业的中小企业扩产能力受到限制,而龙头显著优于行业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驱动其接单能力和产能扩张好于行业,因此能更好地匹配下游高成长性,导致锂电设备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加快。
可以看到,先导智能的现金流情况是好的(市占率高,接近30%)、杭可科技(后道环节市占率20%)和赢合科技(进步明显)。
在电池厂商扩产潮中,拥有技术、切入电池巨头供应链且具有良好现金流的锂电公司核心受益。本次宁德扩产,受益的宁德产业链包括: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大族激光等。